第一百五十四章 苏州萧条之因-《我才七岁,老朱你让我监国?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若说全部贪污了,那也不是。

    老朱反贪严厉,洪武年间的官员,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。

    只是收过路商税这件事本身,就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力。

    而收上钱之后,地方官府便拿着这笔钱,去聘请更多的人,做这事,做那事。

    甭管有没有用。

    任何官府,都是倾向于不断的扩充衙门和机构的。

    没有事做就找点事。

    各种文件,开会,点卯……

    何况,人浮于事,也是惯例。

    即令后世科技文明时代,地方官府的扩充倾向,也是难以抑制的。

    朝廷必须通过强制限定编制名额,通过一道又一道行政命令,责令地方官府不断裁员,减员……

    仍然只是勉强控制住官僚机构不拼命膨胀而已。

    若是朝廷不强制管着,放开口子的话,很多地方官府能迅速将编制人员扩充几倍,几十倍。

    家家户户吃公家饭,也不是笑话。

    至于怎么养,养不养得起……寅吃卯粮,先混着再说。

    真要擦屁股,那也是下一任主政官员的事。

    大明的编制,可没有后世管制那么严。

    官员上任都是自己带人。

    而县衙府衙的人员聘任,基本上主政官员一个人说了算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收到钱之后,衙门办各种杂事的人数,便相应的增加许多。

    银子都花出去了,朝廷却没有收到一分。

    发票制度建立,按票收税,杜绝地方官府重复征收,对很多中小商户来说,实际上是减轻了负担。

    真正加重负担的,也就是那些巨贾豪商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往往与权贵勾结,或者干脆就是权贵的家人奴婢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地方官府也不敢向他们重复征税。

    故而,朝廷中有权有势的官员,才会对朱允熞提出的改革税制,加征商税之事那么不满。

    毕竟,牵涉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。

    刘翰墨道:“除了少数巨贾豪商,苏州的中小商户,寻常百姓,都对太孙殿下的建议赞不绝口。”

    “开放海禁,更是让大家欢欣鼓舞。”

    朱允熞不解道:“依你这般说,苏州应该因孤而繁荣才对,却又为何因孤而萧条呢?”

    刘翰墨神色黯然,深吸了一口气,道:“太孙殿下想必还记得吴忘庚之事?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